批评个厕所都给媒体颜色看,舆论监督弱化惯出的臭毛病
摘要:舆论监督弱化惯出了地方很多毛病,舆论监督的失地,需要一篇篇这些敢于碰硬的报道收回来,西湖管委会之类单位对舆论监督的心理阈值,需要一篇篇这些点名道姓的报道提起来,别把媒体当软柿子,要像尊重当下强势的纪委监督那样尊重舆论监督。
作为一个媒体人,深深感到这几年某些地方对舆论监督的抵触,已经到了一个新高度。软化、弱化、凋零化的舆论监督,惯出了某些部门很多臭毛病,这不,最近打脸媒体的事,浙江日报只不过批评了一个景区的厕所问题,仅仅批评个厕所,都被当事部门还以颜色,将记者踢出该部门记者群,摆出一副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强势。向浙江日报致敬,党报没有惯着这臭毛病,第二天也还以颜色,在头版刊出《西湖景区风度何在》,将西湖管委会这副抵触舆论监督的形象定格在报纸上,引发舆论关注。
虽然在舆论压力下,西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已经到浙江日报登门道歉,表示将虚心接受批评,欢迎媒体监督。——但愿这种“虚心”是真的虚心,而不是舆论压力舆情汹涌下的“心虚”。这件事留给公众的思考很多,尤其值得反思的是,监督监督的弱化,使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媒体批评的耐受力越来越低,批评阈值越来越低。一个地方景区都这么排斥舆论监督,何况一些位高权重的部门?批评一下厕所都会动怒,何况批评更大的事情?
仅仅批评一下景区厕所,一泡尿的事,被批评方都有这么强烈的抵触,真是被惯坏了。从报道看,浙江日报在批评报道中表现得很克制,很有善意,冠以“建设性舆论监督”的沟通态度,就事论事谈厕所管理,不放大、不炒作、不延伸、不以点代面、不上升到制度层面,批评的分寸把握得很好,可就是这样还是被甩了脸子!以前给媒体颜色看,起码是某个突发事件,或者某个大问题上,曝出了某个地方某个部门的负面,让当事部门很难堪,让地方陷于某个舆论旋涡,于是相关地方粗暴对待记者,拉黑记者,不让进新闻发布会现场,不给新闻通稿。
以前,起码是这种级别的舆论监督,才会让被监督部门翻脸,可现在,批评一下厕所就翻脸,就踢群拉黑了,这是对媒体监督的羞辱。——这是自以为不能碰的单位在媒体面前逞威:别说碰其他事了,本地媒体,监督一下我们的厕所试试看?
对,关键是本地媒体,而且还是党报。有些地方和部门不知道被惯成什么样子,完全不把本地媒体当媒体,本地媒体的位置,甚至连一条“网友发帖”的地位都不如。网友在网上发个贴,有些单位还会很紧张,当成个舆情赶紧上报,赶紧去应对。可本地媒体采访个啥事儿,会受到鄙视。——本地媒体你还闹个啥,你单位领导是谁,你明年还想不想让我们订报纸了,本地媒体你还给本地添乱?在某些地方和单位的眼里,本地媒体(自己人)怎么可以监督我们呢?
舆论监督很难,而地方媒体监督本地单位的舆论监督难上加难,动一下本地景区的厕所,都会还以你颜色,这就是地方监督的现状。
不知道景区管委会记者群的管理员在把记者踢出群的那一刻想了什么,也不知道到底是领导授意还是自作主张,是临时起意还是怀恨已久,是骨子里排斥监督还是一时情绪,我尝试揣摩一下当时踢群者的心态:
其一,西湖,代表杭州形象和中国形象,是杭州的名片,本地媒体,竟然连我们城市的名片都敢碰,还顾不顾地方形象的大局了,真是太过份了。
其二,都是自己人,都是一个地方的,你们领导我都认识,有什么不好私下提醒的,多大的事儿啊,干嘛登到报上去,让人难堪。
其三,作为党报,干嘛不多多传播正能量,干嘛不报道我们景区那些好人好事,发掘那些闪光点,干嘛像某些都市报那些盯着这些负面,搞什么舆论监督,影响党报的形象。
其四,不是说好的本地媒体不给本地添乱嘛,低头不见抬头见,都是本地人,以后还能不能一起好好玩儿了。
其五,舆论监督,说说而已,你竟然玩儿真的?
我只是揣测一下,管理员当时可能不是这么想的,但这些心态都很有典型性,代表着一些地方对于舆论监督、尤其对本地媒体监督的态度。他们总觉得本地媒体应该是“自己人”,不应该曝光本地负面,他们意识不到,本地媒体也是媒体,作为媒体,不能失去媒体的监督属性,不能失去“报道真相让民众知情”的专业承诺。媒体本不分“本地”和“外地”,越是地方媒体越需要对地方民众的知情权负责。
有些地方的单位,把“正能量”“大局”这些词庸俗化了,正能量本是一个好词,国家的大局当然应该面对,规矩必须旗帜鲜明地讲,但某些地方在排斥舆论监督的时候,把这些词抬出来当成挡箭牌,动不动给媒体监督扣个帽子,破坏地方形象,影响地方大局。——其实完全是把部门和地方个私的小局,凌驾于“报道问题推动改革”这个国家媒体的大局上,把个私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用“正能量”为自身的负面遮羞,用“维护地方形象”绑架地方媒体。
浙江日报的评论也提到了,早在两年前,总书记就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再次为浙江日报点个赞,为党报树立了一个榜样,为建设性舆论监督撑了腰,只要事实过硬,就有底气去顶、去怼、去扛、去做大舆论监督。地方媒体曝光景区问题,损害城市形象了?没有,擦亮了地方形象,这种事情假如还有劳外地媒体来监督,恰恰是城市的污点。作为党报传播负能量了吗?当然没有,传递的是正能量,批评了,促进改革了,以后游客去西湖不过遭遇厕所问题了,这不是正能量吗?作为党报破坏官方权威性了吗?没有,这样的监督报道,这样的硬气,提升了官媒的公信力,让人们更相信刊登在这张新闻纸上的报道,提升了公信力,也就提升了引导力和传播力。
舆论监督弱化惯出了地方很多毛病,舆论监督的失地,需要一篇篇这些敢于碰硬的报道收回来,西湖管委会之类单位对舆论监督的心理阈值,需要一篇篇这些点名道姓的报道提起来,别把媒体当软柿子,要像尊重当下强势的纪委监督那样尊重舆论监督。
吐槽青年近期热门文章
扫码打赏,鼓励原创
继《时评中国》《北大熏出来的评论》火爆网络多次印刷后,曹林最新时评作品集《时评中国2》《守脑如玉》已面世,其中,在天猫文轩和当当,可购买《时评中国2》限量签名版,点击下角“阅读原文”可直接链接到天猫文轩购书页面。读曹林时评,读这个时代!